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西藏教育事業發展,曾深刻指出改變藏區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西藏自治區黨委、政府也始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堅持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大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各族群眾的教育獲得感、幸福感。
西藏現代教育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西藏和平解放前,沒有一所現代意義上的學校,適齡兒童入學率不到2%,文盲率高達95%以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現代教育開始起步。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在西藏建立起來。隨著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被推翻,西藏現代教育進入初步發展階段。之后,中央先后召開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不斷對西藏教育發展提出新要求,給予新政策、新支持。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特殊關懷和全國人民的無私支援下,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西藏教育走過了由舊到新、由小到大的非凡歷程,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現代教育體系全面建立,走出了一條現代化教育之路。截至2024年底,全區共有各級各類學校3618所,在校生96.99萬人,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到91.33%、97.86%、91.56%、57.81%,教育主要發展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實施了與全國教育同步科學發展,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效落實。有形有感有效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各族師生在學習生活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推進“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實現中小學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全覆蓋。目前,全區學前兒童普通話能力合格率達到82.05%。學校語言文字工作規范化建設達標率突破90%。
教育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目前,自治區全面建立從學前至高中階段教育的15年免費教育和教育“三包”政策體系,以及從學前至研究生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具體包括:第一,15年免費教育政策。自2007年秋季學期開始,自治區實施城鎮免費義務教育;自2009年秋季學期開始,自治區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實施免除學費和住宿費的免費教育;2011年,自治區實行農牧區學前和高中階段免費教育,免除范圍包括學費、住宿費、雜費,并免費提供教科書及定量作業本,全面實現15年免費教育。第二,教育“三包”政策。1985年,自治區對義務教育階段農牧民子女實行“包吃、包穿、包住”(現在為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的教育“三包”政策,連續22次提高標準。2025年秋季學期,“三包”經費標準將達到年生均4700元。第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2年,自治區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2014年起,該計劃覆蓋義務教育階段所有農牧民子女,目前年生均標準達到1000元。第四,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建立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蓋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對師范及農牧林水地礦類相關專業高校學生實行免費教育;建立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和家庭經濟困難全日制碩博士研究生資助制度,各類資助政策和項目達到40項,資助范圍實現各學段全覆蓋、公辦民辦學校全覆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覆蓋。
教育質量逐步提升。一是基礎教育擴優提質。全區學前教育普惠率100%,義務教育階段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率100%,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安置率100%。布局實施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全域應用,已初見成效。二是職業教育提質培優。推進職業教育辦學條件達標工程,全區職業學校辦學條件重點監測指標全部達標,專業覆蓋率100%。新增22所高職院校實施中高職貫通培養,西藏中職班辦班省市全部實現中高職貫通培養。三是高等教育發揮龍頭作用。加強高等教育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建設。西藏大學“西藏歷史文化資源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創新團隊”獲批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西藏藏醫藥大學成立四部醫典研究院,推進國家中醫醫學中心建設。“青藏高原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實驗室”獲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是邊境教育特殊支持。邊境縣學校生均公用經費、15年免費教育年生均補助經費、鄉村學校教職工生活補助月人均經費在非邊境縣基礎上有所提高。制定邊民子女就學支持政策。教師配置和職稱評定進一步向高海拔邊遠地區和鄉村學校傾斜。建設高水平標準化“國門學校”和邊境搬遷點學校,“十四五”以來,落實20億元經費用于改善邊境縣辦學條件,新建邊境學校102所。
教師素質全面提高。推進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計劃,教師的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不斷提升。持續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均衡配置。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達到月人均1000元。建立教師榮譽表彰制度,對在鄉村學校、高海拔學校從教25年以上的教師給予重點表彰。
教育援藏深化拓展。持續深化基礎教育“組團式”、職業教育“集團式”、高等教育“團隊式”對口支援工作機制。21所教育數字化示范校(即“組團式”援藏學校)與21個邊境縣薄弱學校全面開展線上結對教學,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服務發展大局更加有力。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進一步提升了全區人口素質,全區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3年以上,大學文化程度人口超過53萬人,為西藏現代化建設輸送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
持續推進教育強區建設
緊跟教育強國建設的步伐,西藏自治區奮力開創教育強區建設新局面。西藏將建設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教育強區,并通過教育支撐強區建設,著力解決事關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人口、人心、人才問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提供有力支撐。為此,自治區構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等9大任務群,部署了“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等10項重點任務,明確了38條具體工作措施。在保障能力建設上,發揮中央關心西藏、全國支援西藏的政治優勢和資源優勢,促進教育開放交流合作。
當前,西藏自治區制定實施加快建設教育強區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5—2027年),重點是深入實施幾項重要工程。
突出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深入實施“鑄魂”工程。一是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著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永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矢志奉獻國家和人民。
二是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新時代西藏教育工作的主線。西藏將持之以恒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闡釋好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放西藏、推進西藏民主改革和現代化建設所形成的治理經驗和優良傳統,促進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民族學生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意識,不斷增進“五個認同”。
三是堅持把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推動西藏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一方面,要鞏固深化大中小幼一體化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體系,確保學前兒童具備基本的普通話交流能力、初中畢業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高中畢業生熟練掌握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另一方面,要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增強全社會規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大力提高自治區普通話普及率。
強化支撐服務導向,深入實施“提質”工程。首先,優化調整高校學科專業結構。圍繞高原科學技術學科群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科群,加強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優勢、特色學科。實施自治區一流學科建設計劃,提升服務國家戰略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
其次,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立健全以中職教育為基礎、高職教育為重點、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相結合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質量、適應性和吸引力,并不斷加強跨區域產教融合發展。
最后,加快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支持高校深度參與重大發展戰略,承擔國家和自治區各類科技攻關任務,積極服務西藏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陜甘寧青經濟圈。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發展,用足用好國家人才計劃和工程傾斜支持政策,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提升教育對區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
聚焦人民滿意這一目標,深入實施“夯基”工程。一要健全基礎教育資源統籌調配機制。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區域學齡人口變化發展趨勢,以構建優質均衡的教育服務體系為著力點,堅持“多措并舉、分類施策、內外統籌、區內為主、區外補充”的原則,做好時序規劃和區內外協調,有效解決學位困難,努力實現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和城鄉一體化、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
二要優化學校布局。繼續保持地(市)辦高中、縣(區)辦初中、鄉(鎮)辦小學、村辦幼兒園的辦學格局,立足長遠、科學布局,不斷提高鄉村教育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同時辦好“國門學校”,不斷提升邊境及高海拔地區教育質量。
三要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進一步鞏固深化控輟保學動態清零成果,推進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實施校家社協同育人三年試點行動,進一步構建起政府統籌、部門協作、學校主導、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協同育人新格局。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加強科學教育,開足開齊實驗課,提升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抓住隊伍建設這一關鍵,深入實施“強師”工程。第一,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堅持用教育家精神鑄魂強師,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扎根西藏的新時代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第二,進一步優化教師資源配置。持續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通過公開招錄、免費師范生定向培養、人才引進等措施,有效緩解全區教師結構性短缺問題。同時,推動教育人才“組團式”援藏工作不斷深化。
第三,進一步提高教師地位、待遇。深入實施鄉村教師支持計劃,提高鄉村教師地位、待遇。實施幸福教師工程和高海拔學校供暖工程,切實改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嚴格執行社會事務進校園管理辦法和白名單,為教師減負。建立健全教師榮譽表彰制度,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教師隊伍。
責任編輯:徐楊 單笑斐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hrajidm.cn All Rights Reserved.